嚴控醫用織物洗滌六大原則
醫用織物與醫院感染有什么關系?其分類、收集和洗滌消毒的原則有哪些?如何規范醫用織物洗滌行為?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需要明確并嚴格執守的,本期我們一一說明。
一,醫用織物可引發醫院感染
1、醫院感染暴發原因的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患者自身、醫療器械、醫院環境、醫務人員、污染藥品、污染食物、患者護理設備和用品。
2、醫用織物可通過與住院患者直接接觸,或通過醫務人員的手間接接觸而在感染傳播過程中發揮一定作用。因此,應根據醫用織物的風險分類和微生物污染的種類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
3、醫用織物即醫院內可重復使用的紡織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單、被罩、枕套;工作人員使用的工作服、帽;手術衣、手術鋪單;病床隔簾、窗簾以及環境清潔使用的布巾、地巾等。
二,醫用織物分類、收集、洗滌原則
1、醫用織物包括感染性織物和臟污織物,應進行分類收集,收集時應減少抖動。確認的感染性織物應在患者床邊密閉收集,盛裝感染性織物的收集袋(箱)宜為橘紅色,有“感染性織物”標識,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醫院可使用專用水溶性包裝袋。臟污織物宜采用可重復使用的專用布袋或包裝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專用塑料包裝袋盛裝,其包裝袋和包裝箱(桶)應有文字或顏色標識,專用布袋和包裝箱(桶)應“一用一清洗”。周轉庫房或病區暫存場所內使用的專用存放容器應至少一周清洗一次。
2、根據 Spaulding 分類方法,除了手術衣、手術鋪單等屬于高度危險物品需滅菌之外,其他大部分醫用織物均屬于低度危險物品,應采取清潔洗滌或低水平以上的消毒處理。另外,感染性織物要根據微生物污染的特點、種類以及污染的程度采取相應的消毒措施。
3、非感染性織物要先洗滌后消毒,并且要根據織物的使用對象、污染程度選擇清洗和消毒的方法。新生兒、嬰兒的織物應該專門洗滌,手術室的織物應進行單獨洗滌。其他的布巾、地巾同樣推薦進行單獨洗滌。感染性織物不推薦使用手工洗滌方式,應首選熱洗滌,并采用專機洗滌和消毒的方式。對特殊患者感染的織物,要根據病原體的種類選擇正確的消毒方法。
三,六大原則:規范洗滌行為
1/“人”——人員培訓
目前我國大部分醫用織物洗滌行業工人學歷不高,要想使操作工人達到專業化的水平,那么人員的培訓就顯得非常重要,如通過崗前培訓和定期崗位培訓,讓工人了解標準預防的概念,能夠在操作過程中正確穿戴個人防護用品,注意手部衛生,避免交叉污染,正確掌握清洗消毒的方法。另外,醫院和洗滌服務機構應有質量管理負責人和專(兼)職質檢員,以便加強醫用織物洗滌消毒管理。
2/“機和料”——機器設備、用品要求
洗滌、消毒、烘干、熨燙等用品與設備的種類和數量應根據工作量滿足工作需要。洗滌設備和烘干設備應選用經相關部門檢測合格、有加熱功能的專用工業洗滌機和烘干設備,最好選擇衛生隔離式洗滌烘干設備。
另外,洗滌用水應該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推薦在漂洗的時候使用軟化水。消毒劑和消毒器械要符合國家現有的管理規定。近年來,國家衛生計生委對消毒劑和消毒器械放開了審批,改為備案制度,在招標采購中應加以注意。
3/“法”——法規、標準和制度
醫院洗衣房和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除了應滿足《關于加強醫療機構醫用織物洗滌消毒管理工作的通知》和《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等國家規范層面的要求外,還應滿足地方標準的要求。
另外,醫院洗衣房和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還要建立內部制度,如建立洗衣房的感染管理制度;建立工作流程、分類收集、洗滌消毒和質量監測、清潔織物儲存管理、安全操作規程、設備與環境衛生保潔以及從業人員崗位職責、職業防護等制度;委托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的醫院還要建立驗收和交接的質量檢查制度,對社會化服務機構進行風險評估等。
4/“環”——環境設施
洗衣房要獨立設置,遠離診療區域。應按照“兩區三通道”的要求對洗衣房進行布局,兩區是指污染區和清潔區,兩區之間要有完全的隔離屏障,這個完全隔離屏障就是除了物料的傳遞窗之外,空氣不能在污染區和清潔區之間進行對流。污染區應設醫用織物接收與分揀間、洗滌消毒間、污車存放處和更衣(緩沖)間等,安裝空氣消毒設施。清潔區應設烘干間,熨燙、修補、折疊間,儲存與發放間,潔車存放處及更衣(緩沖)間等。污染區及各更衣(緩沖)間設洗手設施。洗衣房的排水設施應完善。選擇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的醫院應設置織物周轉庫房,設使用后醫用織物接收區域和清潔織物儲存發放區域,并有防蠅、防鼠等有害生物防制設施。
5/“三通道”是指洗衣房應設有工作人員通道、醫用織物接收與發放的專用通道,并且保證工作流程由污到潔,做到工作人員、臟污織物和清潔織物不交叉、不逆行。
6/“測”——對質量的要求
清潔織物即經洗滌消毒等處理后,外觀潔凈、干燥的醫用織物,其質量標準包括感觀指標、物理指標和微生物指標。感觀指標要求對每批醫療織物都要進行檢測,即外觀整潔、干燥,無異味、異物和破損。物理指標根據工作需要進行檢測,pH 值應達到 6.5~7.5。微生物指標應根據工作需要或在醫院感染暴發時進行檢測,細菌菌落總數應≤ 200CFU/cm 2 ,不得檢出大腸菌群和金黃色葡萄球菌。
根據工作需要進行檢測,是指在新建洗衣房、設備大修、更換洗滌消毒用品、更換洗滌消毒方法或程序時進行檢測。在懷疑醫用織物與醫院感染暴發有關時,除了進行指標菌的檢測,也應進行一些目標微生物的檢測,以找到醫院感染暴發的最終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