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識別衣服烘干機的性能水平,就應該對效率和成本參數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定,尤其是烘干速度,能耗比,購置成本這幾個重要因素,一般都會“此消彼長”,需要進行綜合平衡,而不應該僅僅局限在某一個具體指標的比較上。目前國內市場中出現了一些“高
效”衣服烘干機,雖然也能節約一些能耗,但卻把整體效益指標說的過大,其中有些計算比較方法是值得商榷的。
1、衣服烘干機的能耗比應該是烘干機總消耗能量與蒸發水分的比值,如果產品設計了復雜風路,為了克服“層層設卡”的結構風阻,就需要把風機的功率放大數倍,無形中大大增加了耗電量,這些也是要消耗不少能量成本的;
2、利用蒸汽疏水再流經一個加熱器預熱冷風,無形中也會增加疏水閥的背壓負擔,對主加熱器蒸汽流動速度帶來不利影響,實際可提高的效率也是有限的,況且一般的鍋爐都會有疏水回用到的熱水箱再利用的功能,只有部分“閃蒸”能量的耗費,而不能按照全部排放浪費來比較;
3、交換器在頂部的立式衣服烘干機采用排氣循環是不科學的,因為排氣中紊亂的濕氣沒有被有效分離,而且回流路徑較長,再加熱進入衣服烘干機并不會產生多大的交換效率,與前述強調的“濕度差”烘干原理相違背,除非進行隔離冷凝交換。
二,此外,這類衣服烘干機一般都會高出正常衣服烘干機價格很多,也不能回避增加的采購或折舊成本。有些企業在比較自己衣服烘干機的能效數據時會自稱比行業標準高出多少,或者把被比較的其它品牌的蒸汽耗量數據抬高,這也是不妥的。
四,行業標準只是行業要求的最低水平,比如標準規定蒸汽能耗比不大于4kg/kg(新標準已經改為3kg/kg,見表2),但主流企業的普通衣服烘干機已在2-3kg/kg之間,而且用不同的布草,不同的環境或方法進行試驗,其數據結果也會差別很大,此外,老標準的測試方法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并不具備可比性。理論上,不需要熱量,只要有足夠的空間和大風機,也同樣可以“烘干”織物。